详情

许平教授莅临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并作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09:06:39

5月26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原设计学院副院长的许平教授,受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西安设计联合会邀请,为“西安设计大讲堂”活动作了题为《传统手工精神的现代诠释》主旨报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代表以及设计界代表、手工艺传承人等150余名人聆听了许教授的精彩报告。

 

本期讲座活动由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办。参加活动的主要嘉宾有: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西安设计联合会会长陆长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陈天宁,西安市贸促会副会长张庚元,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詹秦川,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陈登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汤雅丽,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敏,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西安孙悟空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教师、西安设计联合会国际交流部主任王子健等。

 

会上许教授详细阐述了设计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手工经验的无可替代性,以及手工传统生产方式和现代设计文化的再生关系。

从古代设计到现代设计,设计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设计赋形。简单的定义就是通过造物的手段,将对未知的想象转为有形的现实。无论是画家、建筑家还是雕塑家,都是将脑海中想象的事物通过有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塑形能力。传统手工劳动,包含非常多非常丰富的想象,塑形的功能,造型的能力。第二阶段:设计赋能。就是通过产业技术,将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转化为强大文化功能的设计,从新艺术运动到包豪斯,把简单粗糙的工业设计,拓展到可以表达、可以描述、可以渲染、可以改动,转变为优雅永远保持魅力的作品,这个过程便是赋能的过程,这也是现代设计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第三阶段:设计赋联。它的特点就是各种设计共存,满足不同层次的经济和生活发展需要。即通过万物互联方式,融合贯通,实现自然间的万物契合,是促进人人、人物、物物之间多维联合的重要工具,并与设计赋形、赋能同时存在。设计赋联最大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彼此隔断的枷锁,回到文明的原点寻求文化的再生。

手工经验是古老的人类智慧和时代珍藏的现场记忆,其在人类造物活动中无可替代,是文化再生创造和思想升华的强大动力。其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由公共性生产身份而产生的自豪意识构成人的主体性。其次,隐蔽性知识传授和乐趣性知识分享,使手工生产的高价值性得到认可,并世世代代传承。最后,对完美性的执着追求铸就人格化的职业精神。

手工传统生产方式和现代设计文化是再生关系,传统手工加工方式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它和现代设计创意框架会长期共存。现代设计作品的制作需要与手工材料、功能观念、审美观念相结合,并同时融入传统和现代,技术和艺术,人文和自然,材料和科技的四个层次对话。

 

演讲结束后,现场听众热情提问,许教授同与会听众积极互动,并进行悉心解答和专业指导,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在此次大讲堂活动中获益匪浅。

 

“西安设计大讲堂”是在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指导下,由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西安设计联合会等单位,立足设计产业需求,依托协会国内外顶级专家资源,面向高校师生、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开办的高端系列讲座,如今已成功举办34期,为发扬“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培养设计英才,服务设计产业,提升设计服务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就业,实现经济创新发展和设计文化复兴,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