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设计者说” ∣ 石齐平:新常态经济与新丝路战略

发布时间:2022-05-20 17:05:57

【本期人物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520173236.png

石齐平,现任凤凰卫视《金石财经》评论员和《石评大财经》主持人,《商业周刊》主笔,香港中文大学及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座教授。经常获邀出席各电视台时事政经论坛节目作嘉宾主持。内容以政治、经济的观察分析为主。

先后出版了《经济现代化之路》《经济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展望》《对话前的思考——两岸中国的思维革命》《新中国——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的出路》等十余种著作,并荣获金鼎奖、新闻评论奖以及凤凰卫视年度评论员大奖等多项殊荣。

【本期导读】

石齐平先生以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发展机遇为例,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深刻探讨了“抓住历史机遇,深化经济改革”这一重大议题,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重新认识三个发展机遇

第一个发展机遇出现在600多年前,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从东海出发,开启了一次次规模浩大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外交之旅。那时的中国,造船工艺和造船技术世界一流,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的海洋强国。在郑和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4尺,宽18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151.18米,宽61.6米,可容纳乘员上万人。如此巨大的舰船,在世界木船制造的历史上已经是登峰造极的水平,在当时简直就是航空母舰一般。

数百艘大船荡漾于浩瀚的大海之上,绝对是一种前无古人壮举。80年之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扬帆出海,来到了美洲大陆;又晚40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再一次扬帆出海,发现了好望角。这两位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不仅比郑和晚了一百年,出海时只有三五艘帆船,而且最大的船也不过三十多公尺。由此可见,一百年以前的中国国力之强盛。造船工艺、航海经验、天文地理、船队管理等一系列要素,全都遥遥领先于世界。

1500年以后的世界,纵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以及美国等国的发展脉络。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世界近五百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海洋强国史。这九个国家,没有一个不是海洋强国。可令人惋惜的是,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海洋强国的中国,却缺席了这关键的五百年。

第二个发展机遇工业革命,与第三个发展机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几乎同时出现在十八世纪,而且都是以英国为核心的西欧范围内。英国等西欧国家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挟持下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相比之下,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中国,被迫在不断地压迫中探索新的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建立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不改革无以言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有三个重点: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率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转变过程中,所有制结构要持续优化升级;三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是更多的依赖要素的投入,而是更多地依赖创新、改革、技术。与此同时,他又提出了世纪性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倡议齐头并进,有效助推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为此,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东海局势、南海局势、太平洋局势,波澜云诡。

石齐平先生讲到,对比一千年前的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宋朝的GDP总量占世界65%。即便是鸦片战争前夜的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仍旧占全球比重的32%。《纽约时报》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这篇从中国中部城市开封发出的评论。一千年前的开封,就是现在的纽约。

因此,石齐平先生在解释“复兴”时说道:“复兴,是重现辉煌。复,是恢复,无论企业、个人,还是国家,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我们现在要重新达到曾经的辉煌时刻就叫复兴。”实现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改革,即便改革的阻力空前的大,也要迎难而上。所以,不改革无以言复兴。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开放则是打破闭关锁国政策。也就是,把之前的计划经济、公有制、闭关锁国三个的方向一一扭转过来。扭转方向的过程,就是把失去的三个宝贵机遇中的市场经济抓了回来。十八世纪之前,英国、中国都不知道工业为何物,可是这两百年,英国成为制造业王国,中国用三十年,让世界明白了我们也是制造业强国。1978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15位。2011年,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石齐平先生用两个小故事,巧妙说明了中国人为实现梦想做出的不懈努力——

那年,邓小平同志在指挥塔下,拿着耳机,极目远眺,他讲了这样一段话:有了这样的驱逐舰,中国就可以出大洋了。在太平洋,中国人有了发言权。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加补给舰,从六百年前郑和出海的地方重新出发,经过东海、台湾海峡,穿越马六甲,横渡印度洋,直到六百年前郑和到达过的非洲红海一带,向世界宣布,中国回来了,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接近这个目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实力和信心去实现中国梦。

抓住历史机遇,深化经济改革

如何面对对内的巨大反差与对外的巨大压力呢?经济改革又该怎么深化呢?

石齐平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光体现在GDP上,也不是光体现在海洋强国上面,最主要的是中国体制要改革,要不断适应现代化的步伐。

站在西安,翻开尘封两千多年的历史卷轴。一个叫张骞的年轻人应募使者出使大月氏,于建元三年由长安出陇西,经匈奴,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这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雏形。而后,一代代后来者继续前行,到达地中海沿岸,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于是,一带一路出现了。

十五世纪的明朝初年,远洋舰队出现,远洋时代到来,它的运载能力和速度都大大超过了陆上丝绸之路,于是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没落。二十一世纪,交通工具的彻底突破,带来了政治、经济、军事、地缘等的变化。此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石齐平先生总结到,“高铁、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丝绸之路……让中国梦的实现距离我们更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