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设计者说” ∣ 卢志扬:教育创新,培养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2-05-20 17:05:49

【本期人物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520171409.png

卢志扬(Stephen.Lu),祖籍浙江,生于台湾,25岁赴美求学,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国际生产工程院院士。美国南加州大学IMPACT 中心主任, 设计领域的世界著名学者,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CIRP)设计分组前任主席。在产品创新、知识工程、网上联合设计、组织流程再造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提出了产品合作设计中的“多利益方协调理论”,1989年获“美国杰出青年”称号,并获得过由里根总统亲自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和由德国总统亲自授予的“洪堡奖”。

【本期导读】

卢志扬教授通过讲述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对“知”和“识”的深层认知。他认为一个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见识,而通过教育创新,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师。

设计知识=知×识

对于常人来说,“知”与“识”是一个相互依靠的连贯词语。但在卢志扬教授看来,二者既有区别,却也互相应用。如此,才能让真正的设计知识达到灵活应用。

他解释说,知和识的差别在于,知是知道一个事情,能描述一个事实的内容,可以从书本上得到。而识,则要加上个人的判断,个人的理解和理解现象背后代表的意义,这是创新设计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同样的讯息,有人会创新,有人却不能。差别在于——一个富有创新的设计师,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就是识的表现。简言之,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可以只有知识;而一个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见识。

知识跟见识,最大的差别是什么?知识,是陈述事情发生的现象,可以描述,可以写下来,可以传播,可以数据化。见识,是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并加以说明。知识是把事情做对,见识是做对的事情。知识是客观的、正确的唯一答案,可以通过学习教科书和老师课堂中的讲课中获得;见识则需要个人主观情景判断去积累,而且只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景互动才能取得,这种见识是决定你是否有原创力的重要因素。

谈到现代教育时,卢志扬教授指出,知识是死的,应用是活的。现实却是,现代教育都是单纯的教授知识。百年以来,我们没有在教育上长见识,但是未来的教育一定要开始长见识。因为如果只是教授知识,学生不需要到学校来,目前学校的教育完全没有增长见识。

所以,卢志扬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育创新的挑战是什么?同时,也给出了答案——挑战就是,如何把学校传授知识提升为增涨见识。

教育创新,培养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从字面来看,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只是出场顺序不同,可对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卢志扬教授来说,确是天壤之别。他分析说,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而创新教育是教育创新的经过。他补充说,每天无休止地强调创新教育,甚至学习创新的课程并没有用。因为只有教育创新,才能谈到创新的教育。

用旧的教育方法教人如何创新是没用的,创新教育最好是作为一个通识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卢志扬教授说:“没有任何一个创新知识能取代你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不可能创新,创新本身不是专业的东西,而是培养的环境。”

他以两百多年来的人文文明为例,作了详细说明。任何时候的工业革命,一定需要教育模式的改变。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业革命需要不同的人才。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师徒制产生了工业革命1.0的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2.0是量产,所以我们也变成量产式的教育;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对应远程教育;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把虚的慕课跟实的教室连在一起,在互联的教室中做虚实整合的学习。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教育模式产生。

他进一步分析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实用化学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量产化学校,再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教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异地同窗学习。工厂量产化化,催动学校变成量产教育,校园就是一个工厂,学生就是原材料,老师就是工人,还要按照标准程序生产,每天的教材就是生产的教本,装配线就是课程的设置,装配线完了要考试,考试完以后给产品学位。

学校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传授知识已经供过于求,我们要寻求一个全新的学习需求,就是学校将来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有其它的功能产生。学校必须开始从讲授知识变成增广见识,有了全新需求以后,才能继续把需求线拉高。

利用差异性进行“翻转式”教学(iPodia)

谈到他的私人订制的“翻转式”教学(iPodia)方法时,卢志扬教授说,“翻转式”教学就是先学习知识,然后分析反馈,把反馈不一样的放在一起,利用这些差异去学习。

所谓“翻转式”教学(iPodia),I代表翻转式学习,互动的学习、包容的学习,互联的学习,全球的学习方法。iPodia把当前Eleraning模式提升为未来Ilearning模式,Eleraning着重于教学内容的远距离传输传授知识,Ilearning则着重学习者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增广见识。

但是,当下的教育是经过高考把差异性最小,即分数差不多的学生放在一起,大家都是学习同样一本教材上的知识。这种无差异化学习,导致学生有了知识但是依然没有见识。

卢志扬教授讲,一个优秀的创新设计师的创意,都是从差异中得来的,就是准确判断出客户需要什么,满足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从差异性之间找出火花,得到创新,差异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新的学习挑战。因此,我们现在要用一个新的模式,把差异性变成可贵的资源。这需要要做到三点:

一是怎么增加差异性。差异性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也是创新资源,差异性越大,学习的机会越大;二是怎么利用差距。把看法最不相同的学生分在一起,鼓励学生在差异性中学习,让意见最不同的人群在一起碰撞出火花;三是学生的责任。学生要尝试改变学习方法,尽量帮助他人学习。最终达到“异地同窗,教学互长,广增见识,合而不同”的目的。

卢志扬教授指出,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而我们要做好“思路”,在“一带一路”上建世界课堂,让“一带一路”下的年轻人都变成异地同窗好友,差异化的学习方法,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异地国际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外交很重要,可以增长见识,得天下英才以育之,培养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师。如此,才能真正到达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这才是永续不断的“一带一路”。

分享到: